背靠沈阳自动化所的科研力量我们有理由相信未来路可以走得更宽广
2023-06-24
赵雪峰团队:瞄准物联网最后一公里
当时,赵雪峰带领沉阳自动化所的六人技术团队创业,随后逐步招揽人才。 现公司已组建了数十人的研发团队。 “以沉阳自动化所的科研实力,我们有理由相信,未来的路可以更加宽广。”
■ 本报记者 沉春雷
赵雪峰(右一)正在指导技术人员。沉春雷 摄
日前,两年一度的美国国际自动化与机器人展览会在芝加哥举行。 中国科学院沉阳自动化研究所与产业化公司中科奥维联合参展,并携机器人及自动化设备亮相展会。
中科奥维副总经理赵雪峰告诉《中国科学报》记者:“我们是一家初创公司,我们致力于成为年底专业的一公里无线数据传输提供商。物联网。随着国际市场的开放,我们努力服务全球,为客户提供专业的工业物联网解决方案。”
WIA-PA 成为国际标准
我国是较早开展工业无线网络技术研发和应用的国家之一。 2006年,由中国科学院沉阳自动化研究所牵头,国内20家单位成立了工业无线技术联盟。 在“863”项目的支持下,联盟提出了自适应跳频干扰抑制技术、高精度时间同步技术、高可靠性智能自治组网技术等工业无线通信关键核心技术。
沉阳自动化研究所研究员王忠峰向《中国科学报》记者介绍:“我们攻克了无线技术在工业测控中的可靠性、实时性、低功耗等关键技术并形成了核心自主知识产权,拥有50余项专利组成的工业无线自主技术体系。
在突破上述关键技术的基础上,沉阳自动化研究所与全国工业过程测量与控制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合作开展了《工业无线通信技术》标准的起草工作。 2011年7月29日沈阳工厂工业能耗管理系统,WIA-PA标准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T 26790.1-2011发布。
与此同时,沉阳自动化所还积极推进国际标准化工作。 经过三年多的努力,历经了提案提案(NP)、委员会草案(CD)、委员会修订草案(CDV)等不同阶段的审议和投票。 WIA-PA技术被国际电工委员会接受为国际标准,这标志着我国在工业无线领域的研究和应用已占据世界领先地位。
WIA-PA技术在工业无线领域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和作用。 工业无线技术目前有比较公认的三种技术体系: 、WIA-PA。 王忠峰进一步介绍,WIA-PA与WIA和WIA-PA不同。 在网络拓扑、自适应跳频、分组聚合传输等方面开展了原创性研究。 形成了明显的技术优势。
技术交给市场检验
技术需要经过市场的检验。 奥维通信股份有限公司是我国东北地区唯一一家通信上市公司,专注于移动通信和信息技术领域。 公司成立于2000年12月,总部位于辽宁省沉阳市,在全国各地设有20多家分公司。
2011年至2013年,沉阳自动化所与奥维通信有限公司多次就成果转化进行沟通。 赵雪峰回忆道:“企业主要领导对项目高度认可,共同探讨技术改造问题,讨论规划场地、采购生产线设备、设立试验线、共同组建科研团队等实际问题,最终达成共同投资建立产业化公司的一致决定。
2013年6月,沉阳中科奥维科技有限公司正式成立。 赵雪峰介绍,公司成立后,在原有原理样机的基础上,开发了30余种以WIA-PA技术为核心的新型传感器器件和智能仪表,可适应批量生产。 同时,公司还积极拓展行业应用,满足石油、化工、电力、军工等行业的需求,形成油井远程计量与优化控制系统、生产过程参数监测与诊断系统、企业生产能源计量与优化系统、自动化生产线轴承健康监测以及诊断系统和军用物资燃油管理系统等一系列系统解决方案。
WIA-PA技术产品主要面向工业领域,如石油、化工、电力、冶金等行业,并逐步扩展到环保、水泥、农业等领域,并取得了良好的规模化应用。 目前,WIA-PA标准已纳入中石油“A11油气生产物联网”和中石化“智慧工厂”行业标准。
赵雪峰表示:“我们研发的油水井远程计量与优化控制系统已在中石油辽河油田公司金海采油厂大规模应用,项目覆盖300口油井、1500个网络监控点,实现油井产量的远程计量。通过远程采集压力、转速、地面测功图、电力等数据,实现实时数据监控和故障报警。
他接着指出,中科奥维通过符合WIA-PA技术标准的监控装置,在中石油抚顺石化建立了石化工厂生产物联网,实现工厂生产过程数据实时监控、全面统计分析、以及生产管理流程的优化。 为现代化管理创造条件,提高生产管理水平,减少资源浪费。
几年来,中科奥威服务的企业包括中石油、中石化、延长石油、金牛能源、东华检测、石化盈科、川仪、苏仪等行业龙头企业,并与其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加入中国工业互联网物联网联盟.
合作模式实现共赢
赵雪峰透露,在WIA-PA技术改造过程中,公司与科研人员出资,沉阳自动化所入股,共同成立了股份有限公司。 这种模式使科研院所、企业和科研人员能够更加紧密地结合起来,共同开展产业化推广。
据悉,沉阳自动化所与该公司已在国家级项目上提前展开合作,为双方合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沉阳自动化研究所赵雪峰发现,民营企业市场意识较强,WIA-PA技术与企业主营通信业务相关。 企业对技术价值的认可度较高,因此决策迅速,项目合作可以在短时间内完成。
王忠峰表示:“我们专注于技术研发,而营销、服务用户的工作交给更专业的团队,这样更有利于技术的推广应用,更有利于技术创新。”
当时,赵雪峰带领沉阳自动化所的六人技术团队创业,随后逐步招揽人才。 现公司已组建了数十人的研发团队。 “以沉阳自动化所的科研实力,我们有理由相信,未来的路可以更加宽广。”
《中国科学报》(2017-06-12第6版研究所)
新华社沉阳9月28日电 题:辽宁:“工业共和国长子”在数字化赋能下焕发新生命
新华社记者 陈梦阳 邹明忠 白永泉
面对波涛汹涌的新一代信息技术革命和产业变革,被誉为“共和国工业长子”的辽宁抓住机遇,将丰富的工业场景资源转化为振兴新优势,推动两地深度融合。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 地球正在悄然经历一场“数字蝶变”。
将旧工厂改造为数字化生产车间
1960年代初发行的第三套5元纸币的正面,一幅钢铁工人手持取样勺、聚精会神炼钢的画面,是一代人的记忆。
如今,这一幕已经退出历史舞台。 鞍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炼钢总厂三分厂炼钢作业区转炉前,不见工人的身影。 控制室的熟练工人通过观察电脑屏幕上炉火的亮度和形状来判断炉渣状况。 这里的智能炼钢系统,仿佛给复杂的设备配备了“眼睛”和“大脑”,让车间的工作环境和工作方式焕然一新。
新一代信息技术提高了运营效率,提高了生产质量。 鞍钢冷轧厂采用基于5G的“机器视觉带钢表面检测技术”,实现带钢表面缺陷信息在线识别和存储。 检测准确率接近100%。 每个系统每年可带来180万元以上的经济效益。
“一五”期间,国家确定的156项重大工程中,辽宁有24项,位居全国前列。 如今的辽宁正依托雄厚的工业基础,将新一代信息技术应用到工厂,使鞍钢等一批老字号企业实现了智能化生产。
特变电工沉阳变压器集团建设的铁芯数字化车间,能耗降低10%以上; 沉阳海尔冰箱智能工厂使新产品开发周期缩短30%以上,劳动生产率提高28%; “工艺”智能制造中心连续三年大幅降低炼铁、炼钢、螺纹钢、线材等工艺成本……
辽宁省工业和信息化厅介绍,从研发、制造、系统集成到提升制造业全链条智能化水平,辽宁全力推动制造业转型升级。 近三年来,辽宁完成智能制造重点项目109个。 ,通过智能化改造,企业平均生产效率提高了21.2%,平均运营成本降低了15.6%。
工业云平台缩短产业链距离
智能生产环节只是数字化赋能的一方面。 从设备运维到售后服务,在数字化赋能下,辽宁产业链上下游企业之间的距离越来越近,对接也越来越顺畅。
近日,大连亚明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在所有关键设备上安装了传感器和数据采集模块。 当设备出现故障时,现场维修人员戴上特制眼镜,眼前的景象可以瞬间同步到千里之外。 在专家办公室,维护人员可以根据专家的提示进行操作。
“在这种情况下沈阳工厂工业能耗管理系统,我们不得不请设备厂商的专家到工厂来,现在借助AR和5G技术,我们可以在云端解决问题。” 大连亚明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肖庆阳说。
在有着87年历史的沉阳鼓风机集团有限公司,售后技术服务现在基本都是基于“沉鼓云”服务平台进行的。 在平台上,可以实时查看公司销售到各地的设备的运行状态,实现与客户的实时沟通。 零距离沟通。 目前,该平台服务在线用户387家,监控总数超过4000台。 平台已在线排除82台故障单位,并指导用户立即停车,避免41台单位造成更大损失,有效保障了用户单位的安全和经济。 益处。
“‘服务型制造’是大势所趋。” 集团董事长戴继双表示,数字化转型可以让企业为客户提供更精准的服务,可以改变企业的经营管理和发展方式,进而实现高质量发展。
辽宁省提出,到2023年,着力培育形成一批可复制推广的典型数字化管理模式和应用场景,培育网络化协同新业态。 创新模式,推动企业发展智能生产线、数字化车间、智能工厂。
打造工业数字化基础支撑
“滴!” 体验者将绿色小方块放在扫描区,上面的二维码被自动识别,然后机械手抓取到传送带上,另一端的机械手自动分拣抓取到绿色方框中间.
中国联通辽宁分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该场景模拟了工业互联网的识别分析系统。 “这个系统给机器零部件和产品‘身份证’,生产、发货、配送、配送的每一个环节都可追溯。”
目前,该系统已覆盖到和丰牧业的饲料加工和鞍钢的钢铁生产中。
辽宁省工业和信息化厅介绍,辽宁省通过构建产业数字化基础支撑,提升制造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发展水平,推动制造业生产方式和企业形态发生根本性变革.
沉阳新松机器人自动化有限公司自主研发生产的“火弧”机器人智能焊接系统,专为高要求弧焊应用而开发。 中空弓形手臂减少了工件干涉,大大提高了操作灵活性。 它在去年揭幕时已经准备就绪。 受到市场关注。 如今,沉阳新松机器人已打造出从软件系统、工控芯片到配套硬件全系统自主可控的工业软控平台,服务于辽宁工业智能化升级。
“辽宁工业数字化的应用场景和数字工业化的数据优势非常明显,是一张‘好牌’,是工业互联网时代最大的资本!” 东北振兴研究院副院长李凯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