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海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加速打造标杆头部企业加码智能制造布局
2023-07-25
南方网从绕线到检测,8道生产工序全部实现智能化操作,无需人工干预。 电子大屏上,各工序的劳动效率、产能、良率、停机时间等数据一目了然——这是记者在珠海冠宇电池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冠宇电池”)的蓝牙电池生产线上看到的。
今年2月,冠宇电池“聚合物锂离子电池生产过程数字化控制能力”项目荣获工信部“2020年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发展试点示范项目”,成为珠海制造业数字化转型的标杆。
2021年是“十四五”规划的开局之年。 数字服务成为中国新经济发展的“催化剂”,也带动了制造业整体竞争力的提升。 作为珠海先进装备制造业的领头羊,珠海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步伐正在加快。
数据显示,2020年珠海软件和信息服务业预计实现软件业务收入464亿元,同比增长10%; 三年来,珠海累计培育工业互联网示范标杆项目45个; 2019年至2020年,累计支持140家企业实现“上云上平台”172项业务,成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持久动力。
创造标杆
龙头企业加大智能制造布局
“这几年我们基本完成了自动化改造,2018年开始大力布局数字化转型,目前数字化应用系统已覆盖公司所有生产线、各个环节。” 冠宇电池首席运营官谢斌告诉记者,得益于此,从2018年到2020年,冠宇电池人均效率每年平均提升15%左右,良率每年平均提升2%-3%。
数字化除了提高质量和效率外,还为企业决策提供参考。 “借助各种分析方法,数字化可以帮助我们进行预测和预警,可以清楚地看到哪些环节、哪些环节比较薄弱,哪些方向应该改进。” 谢斌说道。
根据规划,冠宇电池还将用2至3年时间打通上下游产业数字化链条,为智能化转型打下坚实基础。 谢斌透露,公司在智能化推进上设置了三大节点,一是实现制造工艺和设备的柔性化,二是全面实现“黑灯工厂”,三是实现真正的智能制造。
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已成为珠海制造企业尤其是龙头企业必须回答的问题。
去年4月,格力电器携手华为、中国联通开展“5G+工业互联网”5G专网改造项目,建成国内首个基于MEC边缘云+智能制造的5G SA切片专网,标志着5G专网技术在智能制造领域的正式应用。
格力电器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依托5G专网的支持,格力电器成功打造了行业首个5G+AI质量岗位行为分析监管和5G+视觉导航AGV,为垂直行业内网5G转型提供了示范样板。
“我们正在大力推动电子信息、机械装备、轻工电器、能源、汽车、印刷设备耗材、医药等行业工业互联网应用标杆示范创建,推动基于互联网的制造技术、模式、业态创新。” 珠海市工业和信息化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数据显示,2019年至2021年,珠海共培育工业互联网示范标杆项目45个(其中5G+工业互联网示范项目19个),省市扶持资金合计7014万元。
在标杆项目鼓励和扶持政策的推动下,一批中小企业也积极响应并开始探索。
2019年至2020年,珠海共支持140家企业实现“上云上平台”业务172项,总支持金额2386万元。 业务类型涉及供应链协同、购销存及仓储管理、能源消耗、环保、项目管理协同、研发管理协同等领域。
“当前,珠海企业数字化转型热情很高。” 珠海市南方两化融合创新中心张恒表示,特别是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越来越多的企业意识到数字化转型是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不过,也有企业向记者反馈了“想转型但不敢转型,或者不知道如何转型”的诉求。
“对于中小企业来说,数字化转型需要大量的投资,企业会衡量投资的成本效益。而且,转型是一个系统工程,会带来管理和商业模式的变化,一些企业因此更加谨慎。” 珠海市工业互联网协会秘书长郑树春强调,增强制造业数字化转型信心需要多方共同推动。
平台支持
地方工业互联网平台逐渐壮大
制造业如何实现数字化? 工业互联网平台发挥关键支撑作用。
不久前,工信部发布了15个国家级跨行业、跨领域的工业互联网平台。 华为、富士康、树根互联网、腾讯四家广东企业入选,成为支撑广东全产业链数字化转型的重要力量。
“除了大平台的辐射,珠海本地的工业互联网平台和服务商也在逐渐壮大。” 张恒介绍,2018年以来,珠海共培育了13家省级工业互联网产业生态供应资源池企业和7家省级“云平台”服务券商。
在吉利汽车、中国铝业等众多“巨无霸”企业中,珠海派诺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派诺科技”)为其提供智慧能源平台服务。
“基于对工业4.0趋势的判断,我们从2016年开始规划和开发能源互联网工业平台,目前已经迭代到3.0版本。” 派诺科技总经理邓翔介绍。
派诺科技立足于配电、能源、设备、物流管理四大专业领域,专注于自主研发的智能设备、边缘网关、软件平台等产品。
邓翔透露,目前派诺科技已为全国2000多家用户提供平台服务,涉及半导体、汽车、食品饮料等行业。 3年时间,为客户节省电费6000万元,帮助客户降低运维成本约25%,电力设备利用率提高20%,设备寿命提高5%。
记者走访的另一家本土工业互联网平台——广东智业科技有限公司,专注于人与设备、设备与设备之间的连接。
“企业生产线所使用的工业设备往往来自不同的供应商,设备管理和监控相对孤立。通过平台对各个工业设备进行统一管理和控制珠海工厂能耗管理系统,可以最大限度地提高生产线的自动化水平和生产效率。” 广东智业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智业科技”)总经理肖波表示。
2018年,智业科技推出勤政云工业PAAS平台,通过边缘计算有效连接设备设施,为设备设施提供从数据采集、数据分析、数据预测、数据预警的全生命周期服务,为企业和设备提供决策依据。 包括设备预警、远程监控、异常检测、设备运维、故障排除等。
“我们已经为80多家工业企业提供了平台服务,主要集中在金属加工、生物医药、印刷耗材行业,其中大部分是珠海本地企业。” 肖波告诉记者,智业科技下一步还将重点关注设备备件,进一步帮助企业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
此外,作为家电制造业的龙头企业,格力电器也在着力打造综合性、行业性、区域性的“格力工业互联网平台”。
格力电器相关负责人介绍,该平台可以通过边缘设备提供海量工业大数据,构建产业机制模型智库; 提供研发设计领域、工业生产领域、交易服务领域、运营管理领域、运维服务领域一站式解决方案; 实现特定区域不同行业企业的行业资源共享和平台部署运营。
生态共建
新基建按下数字经济“加速器”
作为制造业数字化转型的基石,近年来,珠海5G网络、智能计算中心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持续加速。
数据显示,2020年珠海将完成5G基站建设6042个,省下达任务完成率(2134个)283%,位居全省第二。 截至2020年底,累计建成开通5G基站6590个,基本实现全市区域5G网络连续覆盖。
物联网方面,目前珠海NB-IoT网络已实现全覆盖,拥有NB-IoT基站2685个,NB-IoT连接超过13万个。 主要应用场景为城市管理、智能电表、安防等领域。
国内最快的超级计算中心也在珠海——横琴先进智能计算中心,目前算力达到每秒116亿次,已为近百家企业和科研机构提供算力支撑。
在新基建加速推进的背景下,以工业互联网为支撑的数字经济体系正在加速构建。 珠海在5G、人工智能、云计算、大数据、智慧城市等数字产业发展成效逐步显现,龙头企业“闻风而动”。
去年11月,华为珠海新一代信息技术应用联合创新中心在高新区揭牌。 该中心由华为与华发集团联合组建的团队专业运营,专注于珠海新创产业生态示范区建设。 聚集创新资源,撬动数字产业升级发展,打造全国一流的数字经济核心技术生态高地。
去年12月,全国首个腾讯云栖创新中心在珠海香洲正式开业,旨在为入驻企业提供技术支持、商机对接、“云”金融支持等产业生态服务。
“珠海作为粤港澳大湾区的重要门户枢纽,拥有良好的数字经济和数字产业发展基础。” 腾讯云副总裁王峰表示,未来,腾讯希望通过资源、技术、生态的输出,与珠海在产业、科技、文化等多个维度全面融合,为珠海新一轮发展贡献力量。 也希望与更多生态企业融合创新、共生共赢,共同为珠海数字经济发展做出贡献。
珠海市工业和信息化局统计显示,2020年,珠海软件和信息服务业实现软件业务收入464亿元,同比增长10%。 工业互联网产业经济(包括工业互联网核心相关产业以及融合带动和经济影响的产业)2019年实现总产值1277.78亿元,同比增长3.22%,占全市规模以上企业工业总产值的27%。
■ 焦点
中小企业如何赶上数字化转型浪潮?
中小企业是我国最大的市场主体。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尽管大多数企业家都能意识到数字化转型已成为趋势,但仍存在诸多担忧,包括长期周期、大规模数字化投资、后续数字化人才培养等。
“数字化转型无疑是一个‘一把手’工程,需要加大宣传力度,增强企业决策层的数字化转型意识。现在已经到了一个临界点。一是传统模式带来的成本只会增加。二是其他企业已经在转型,这会进一步削弱你的竞争力。要么转型,要么你迟早会被淘汰。” 珠海市工业互联网协会秘书长郑硕春表示,但也没办法避免。
在跟踪服务企业的过程中,郑树春也看到了一些因信任不专业的服务机构而导致转型失败的案例。 “企业一旦受伤,其积极性就会受到严重挫伤。因此,我们协会正在组建一个优质的服务联盟,帮助企业减少踏入陷阱的机会。更重要的是,我们希望引导服务机构接受‘先服务后付费’的方式,减轻企业的负担。”
在解决了企业“不敢转移”的问题后,郑树春进一步建议珠海可以借鉴苏州等地的先进经验,由政府委托行业组织聚集服务商成立第三方团队,为中小企业提供数字化转型免费诊断。 “让企业有章可循,从最紧急的环节入手。”
“企业数字化转型也存在很多误区。过去人们认为数字化转型就是用机器代替人,但现在热点转向了5G、人工智能等。这种观点往往是为了智能而智能,为了数字化而数字化。” 肖波也向记者表达了类似的看法。
他强调,越是处在转型的十字路口,越需要冷静思考。 企业必须明确数字化转型的目的,设定明确的方向,然后结合自身条件,将原有的数字化网络拆分成N个点。 “每一个小点都代表着一个业务痛点,以每一个颗粒状的应用点为切入点,以点带面,在降低企业投资风险的同时,能够快速见效,聚沙成塔,不要想着一朝一夕。”
采访中,一些企业还提出了完善政府补贴政策的建议。 “技术改造补贴对投资资金有规定,但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是一点一滴进行的,很多时候投资金额达不到要求。此外,有些政策对设备采购来源和服务机构也有要求。”
此外,不少受访者表达了相同的观点:希望珠海能够在全省率先出台针对制造业数字化转型的个别支持政策或措施,让企业有更明确的指引和方向。
南方日报记者 沉梦怡
中国消费报乌鲁木齐讯(聚来提记者 徐文智)近日,记者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市场监督管理局获悉,今年以来,该局围绕实现二氧化碳峰值碳中和目标,坚持监管与服务并重,以能源计量审核、能耗在线监测、能效水效标识监管为突破口,找准职能定位,发挥技术优势,帮助企业低碳绿色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果。
加强能源计量审核,促进企业低碳绿色发展。 按照国家和自治区关于能源“双控”的相关工作要求,结合本地区实际情况,不断加大能源计量审核力度,对本地区年综合能源消费量5000吨标准煤以上的重点用能单位全面开展能源计量审核。 为提高能源计量审核保障能力,举办了5期全区重点用能单位能源计量审核专业知识系列培训。 来自地方(州、市)、县(市)市场监管局、技术机构领导和企业代表共1958人参加。 通过系统的培训和指导,保证了全区能源计量审核工作高效顺利推进。 特别是喀什、昌吉市场监管局利用帮扶机制,邀请山东省、福建省市场监管局高级计量专家深入火力发电、水泥生产等重点耗能企业,指导企业依法配备和使用能源计量仪器、管理计量数据、培训能源计量人员,帮助基层干部进一步提高现场检查的实践能力和技术水平,积极推动企业低碳绿色发展。
开展能源消耗数据在线采集和监测,倒逼企业落实节能减排。 组织国家城市能源计量中心(新疆)开展自治区重点用能单位能源消费数据在线采集和监测。 目前,已实现年能耗1万吨标准煤及以上270家重点用能企业能源消费数据在线采集联网,集中采集600多家企业用电数据,并通过政务外网传输至国家平台。 积极配合自治区发展改革委推进能效对标分析工作。 已完成448家重点用能企业能效对标,对能源消耗总量、用电量、工业产值、单位产值能耗、单位产值电耗等进行分析测算。 已挖掘节能潜力的具体计算和推荐值。 同时帮助企业梳理能耗管理中的问题和短板,向企业引进先进的技术工艺和标准,引导企业进行科技改造,形成服务闭环,倒逼企业落实节能减排要求,助力实现“双碳”“双控”目标。
组织能源效率、水效率监督检查,科学引导全社会节能消费。 根据国家市场监管总局相关工作要求,对列入《能效目录》和《节水目录》的产品,能源效率、水效率监督检查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截至目前,全区各级市场监管部门已抽查367家销售单位6类节能产品528批次,合格526批次,合格率99.49%; 对2类267个销售单位、397批次节水产品进行了抽查,合格396批次,合格率为99.75%。 检查过程中,向销售者落实碳峰碳中和等国家政策以及《节约能源法》等相关法律法规。 各地市场监管部门还通过各种宣传手段和宣传平台向消费者宣传新疆公共能耗管理系统,引导消费者购买节能产品,提高节能意识,促进节能消费。
下一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市场监管局将继续开展重点用能企业能源消费数据网上采集,推进能效、水效标识监督管理,加大重点用能单位能源计量审核力度,提高重点用能单位能源计量基础能力,提质增效,推动全区企业“绿色”生产和高质量发展,助力如期实现碳峰碳中和目标。
海量信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